“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366天
这几天因为美国新一轮对中国的科技制裁,导致A股半导体和科技板块出现暴跌,一时间各种消息满天飞,产业界人心惶惶。这次的制裁和打击力度是空前的,已经有很多文章展开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今天我想论证一个可能性,假设中美和解无望,中国的科技产业应该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中国应该尽可能多的争取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阵营国家,比如德、日、韩、法、荷这些国家在经贸和科技上的往来。历史的很多经验显示,西方阵营只要不是铁板一块,就有缝隙可钻。像半导体这样的产业,早就形成了细致的全球分工,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关起门来光靠自己搞出完整的先进的半导体产业。
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好的光刻机在荷兰生产,但是荷兰ASML也是依靠上游数千家供应商的零部件生产出最先进的光刻机,同时大量依赖于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基础科研。
全世界最好的半导体材料主要在日本生产,因为半导体材料主要考验化学科技,日本在2000年后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就出了8个,所以日本人的半导体材料造的好,不是没有道理的。
台湾的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是芯片代工这一块的王者,其中台积电这几年势头尤其生猛,台湾人打败韩国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前几年日韩关系闹僵,日本人断掉了韩国人的半导体材料供应,而台湾人则能够继续从日本进口最好的半导体材料,从而使得台积电在先进制程芯片当中的代工市场占有率超过90%,远远把韩国甩在后面。
而美国的苹果公司又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正是来自苹果的稳定订单和巨额资金支持,使得台积电成为了全球的芯片代工霸主。苹果公司的芯片又主要发往在中国大陆的苹果供应链工厂组装进 iPhone 和iPad 这些电子设备,送到全世界的消费者手上,中国大陆是全世界最大的芯片进口目的地和使用基地。
我们从历史来看,上一次对华最严厉贸易和科技制裁发生在1990年代初期,那时候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导致了西方(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阵营国家)对华进行集体贸易和科技制裁,从而结束了80年代的中国和西方的蜜月期。
我曾经看过中国前外长钱其琛先生写的回忆录《外交十记》,其中回忆了这一段艰难的历史,那时候中国在国际上真的非常困难,外资大量撤资,科技封锁,贸易禁运,中国的经济在90年代初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我们当时是怎么走出这段困境的呢?许多细节显示,在那一轮的严厉制裁当中,西方各国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各怀鬼胎,私自搞小动作。
首先是美国私下派出代表和中国私下接触,并有打破制裁的情况,私自和中国做了一些生意。欧洲很多国家看在眼里,也慢慢开始打破制裁,比如对华相对友好的西班牙,就率先在欧洲国家当中和中国开始做生意,其他欧洲国家后来也都纷纷跟进。日本是在上一轮制裁当中最不情愿跟进的国家,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访华,对于打破日本和中国短暂的外交冰冻期起到重要作用,此后日华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说到底,中国巨大的市场,是重商的西方诸国,谁也不愿意错过的。西方并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互相之间也有矛盾,也有小算盘,也经常有变动。
这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这些国家,行动和价值观高度一致,基本等同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但是美国和德国,美国和法国,美国和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国之间,常常利益并不一致。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西方阵营会变成铁板一块?答案是在出现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和军事对抗的情况下。二战后当苏联的装甲洪流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推平欧洲平原时,西方诸国迅速变得空前团结。2022年当俄罗斯开始和乌克兰开战的时候,西方诸国迅速变得空前团结。
军事对抗,军备竞赛,往往是世界两大阵营双输的结果,那就是世界铁幕放下的时刻。但是当今的中国,至少在目前阶段并没有和西方陷入完全的军事对抗。
上一次美苏冷战,其表现形式是从军事到经济的全面对抗。简单来说,美国和苏联是老大,其他小国家,选边站。韩国站了美国这边,就不能和苏联有太多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朝鲜站了苏联这边,就不能和西方阵营有太多的经贸和科技交流。
中国一定要竭力避免和西方陷入正面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从而迫使西方诸国变成实质的铁板一块,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对于正在爬坡中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高科技产业来说,将是很大的打击。因为美国很难靠自己一个国家的力量去发展整条先进的半导体产业链,同理对中国来说也很难。其他很多产业都类似。
不久前,我看到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的一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大概的意思是:未来的世界,会形成中美双“操作系统”格局,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应该同时接入中美两个系统。
实际上,当今的国际规则,大部分是美国制定的,其它大部分国家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类似应用开发者和苹果(或者谷歌安卓系统)之间的关系。
当今的国际贸易大部分是采用美元结算的,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互联网、半导体、操作系统等产业标准大都是是由美国制定的,美国掌控着世界主流专利体系并且随时可以利用这一体系对其它国家进行技术禁运,美国的媒体主导着全世界的议程设置,好莱坞的大片主导着全世界的文化输出,美国的高校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当其他国家和美国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理解是平台上的开发者和平台拥有者的冲突。辛巴最多的时候其旗下账号曾经占到整个快手总流水的40%,但是当辛巴和快手关系搞僵的时候,快手开始打压辛巴家族,结果是依赖单一平台的辛巴很难抵御这一打击。类似的,当依赖于美国系统的其他国家要和美国发生冲突的时候,几乎毫无招架之功。
但是国际手机主流操作系统,有安卓和苹果iOS两大系统并存,安卓相对开放,苹果相对封闭,两大系统互相竞争,其他中小开发者积极同时接入安卓和苹果两大系统,并且可以迅速在两大系统之间切换,比如当腾讯开发了一款备受欢迎的新游戏的时候,先上的苹果系统,它可以迅速用发达的中间件和服务极快的推出安卓版本,用户可以同时玩苹果版本和安卓版本,其差距极小。
类似的案例还在汽车行业发生,中国和美国的汽车方向盘在左边,日本和英国、中国香港的汽车方向盘在右边,同一个厂出的同一款车,比如丰田凯美瑞,只需要在日本出售右方向盘版本,在中国出售左方向盘版本就可以了,两大系统切换很方便。
这个思路为我们描绘了将来中国产业界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也就是世界形成中美两大产业标准,互相竞争,但是又不是完全老死不相往来,其他中小国家在中美两大标准之间自由切换,同时接入,两边同时做生意,两边都不得罪。
我认为,这一结果是有机会实现的,且是中国能够看到的产业出路当中相对对中国最有利的。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本质上是与美国形成了“双操作系统”模式,美国有 facebook ,中国有腾讯,美国有亚马逊,中国有阿里巴巴,美国有谷歌,中国有百度,美国有 uber ,中国有嘀嘀打车……
实际上,互联网产业的中美双操作系统模式,就有很特殊的时代背景。
首先互联网这个产业太特殊,中国对于外资互联网公司有着很严格的限制,例如facebook、谷歌在华业务有诸多限制,这给了本土的腾讯、百度等公司巨大的市场空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毫无疑问具有了世界级竞争力,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不仅能够很好的服务本国市场,还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只要不陷入军事对抗,中美在经贸和科技领域上的良性竞争,对于世界是有利的。例如,中美在互联网产业上的竞争,对于世界就是双赢的结果。中国企业字节跳动打造的备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在国外的版本叫做Tiktok,火遍全球,给全世界的消费者带来快乐,而字节跳动本身在融资的时候也有大量美国资本投资。
同理,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在民用大飞机领域的良性竞争,形成了事实上的“双系统”结局,也大大造福了全球消费者,在竞争下,两大航空巨头都有危机感,不停升级自己的技术,投入研发,打造越来越好的客机。
从产业层面,未来在互联网、半导体、移动通信、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软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卫星导航、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领域,都很有可能形成中美“双系统”、“双标准”的格局。
当今世界,中国是120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另外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此庞大的经贸往来,当世界主要国家都与中国有着事实上的经贸、科技密切往来后,要想完全孤立中国、卡中国的脖子,再形成类似上世纪美苏冷战那样的完全对抗和脱钩,就不容易了。
美国商会中国中心在一份名为《理解中美脱钩:宏观趋势与工业影响》的报告中对于中美经济脱钩情况下对美国的损失也做了定量估算,其结果同样是非常惊人的。该报告估算,在中美贸易硬脱钩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将在10年内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的潜在增长。
在投资方面,截止到2020年6月,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2580亿美元,假设算上资本收益、商誉和再投资收益,估算美国在华投资实际价值高达7640亿美元。假设中美完全脱钩,该报告估算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将下降一半,假设这些资本每年产生20%的回报,上述美国直接投资2580亿美元减少50%,意味着美国投资者每年在中国至少减少250亿美元的资本收入。
历史上,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每运作1美元资产都会增加美国的GDP总量。该报告指出,假设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下降一半(1240亿美元)则可能使得美国GDP每年减少4倍(5000亿美元)。
这两项成本加起来,对美国每年的影响高达5500亿美元。此外,中美双边证券投资存量高达3.9万亿美元(不包括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假设中美资本发生脱钩,美国居民和投资者将不再享受中国市场带来的高额回报,同时美国吸引到的中国证券投资也会大幅减少,这些资本将可能流向其他地区。
该报告列举了美国航空业的例子,假设中美经济发生脱钩,美国向中国出口的飞机在10年内将减少2772亿美元货值,美国航空产业大概会有16万-22万左右的员工失业。要知道,航空产业在美国的平均薪资是8.6万美元,远高于美国平均4.9万美元的薪资水平,这是不折不扣的高收入人群。
同时,失去中国市场可能使得中国商飞等中国本土航空企业未来变成波音新的强劲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将可能填补美国公司撤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白,这并不是美国想看到的。同时,2019年中国大约购买了美国705亿美元的半导体,约占美国公司全球销售额的36.6%,中国是美国半导体公司最大的单一市场,报告指出,如果中美“部分脱钩”,美国半导体全球份额将下降8%,如果全面脱钩将下降18%。而这部分份额,将大部分被中国半导体公司吃掉。
中国是美国学校最主要的生源来源地,中国大陆学生(本科及以上)每年光在美国花费的学费和生活费就高达138亿美元(2018年数据,来源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该报告认为,来自中国留学生减少将使美国的创新受到影响。
以上分析表明,美国国内的精英对于中国脱钩有着很清新的认知,这种脱钩绝非两国产业界、人民的福祉。同理,中国国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走美苏冷战那种“双操作系统脱钩”的产业道路。
中国一定要防止一种极端局面的出现——那就是:美国通过类似美苏冷战这种军事对抗,胁迫其它大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形成事实上的技术脱钩和经济脱钩。这将是非常糟糕的一种结局,这意味着我们要自己从0开始造光刻机的所有零部件,自己研发飞机发动机所需的所有零部件,自己开发所有的工业软件,自己研发大部分发明专利……
同理,假设中国与其他国家继续保持高频度的经济往来,那么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泰国、沙特、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是否愿意像美苏冷战那样必须在中美两强中间选一边站,而不与另一强往来呢?相信大部分国家是不愿意的。这就像大部分移动应用开发者,它接入安卓系统,不代表它就不想接入苹果系统。
美国多家智库推出的关于对华技术封锁的报告建言说到,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的真正对象应该是技术,而不是产品。以半导体为例,美国的真正目标是要防止中国尖端半导体设备设计和制造的本土化,简单来说就是芯片可以继续卖给中国,而光刻机和光刻胶、EDA软件不能卖。
这种策略一旦真正开始推行,对中国来说将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要想完全自主创新搞大部分高科技产业的全产业链,将是极其艰难的。以光刻机为例,这种复杂的精密设备需要数十个国家的5000家企业紧密合作才能制造出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单一国家能完全独立自主造出光刻机。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中国要完全自主造出高水准的光刻机就相当于,你要吃一盘清蒸鲈鱼,你要先自己挖个鱼塘,然后自己养鱼,自己捕鱼,还要自己种烹饪鱼所需的配料,这种脱离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全独立自主,其代价是十分高昂的。这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越是中国被国外“卡脖子”、“技术脱钩”,中国越是要扩大开放,越是不能闭门造车。
中美“双系统”模式的精髓,是要积极在产业和经济上接入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阿根廷、印尼、越南、土耳其、捷克、波兰、西班牙、意大利、荷兰这些国家,开门做生意,我们让这些国家在中国赚到钱获得利益,同时中国也能从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往来当中,不断发展自己,这是与上一次美苏冷战不同的局面,也是中国可以努力实现的方向。
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弄的少少的,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 END———————–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芯片制裁:西方不是铁板一块,有缝隙可钻